【2024年1月】ICF於外展服務隊之應用初探返回
作者︰物理治療師 王梓健
早前的文章已經為大家介紹「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的框架,並簡述於物理治療的應用。本文會從本會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專業外展服務(第二隊)(以下簡稱外展隊)的角度探討ICF的實際應用。與中心為本 (Center-based) 的服務不同,外展服務之服務使用者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一般較為有限,能提供的服務節數亦有所不同,更需要準確有效之評估以提供適切之服務。
ICF中有一個編碼系統,讓各單位能因應各自的服務需要而制訂一套編碼。各專業同工於個案會議中會使用各自常用之評估工具,對跨專業之溝通及理解經常構成障礙,影響效率。而這個編碼系統能作為一種統一語言,方便跨專業團隊中的理解及溝通,並提供一個標準化的工具作統計及分析用途。編碼系統中有4個類別,分別對應ICF框架的:身體功能(Body Function,編碼)、身體構造(Body Structure,編碼s)、活動與參與(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編碼d)及環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編碼e)。本單位目標為綜合各專業同工,包括社工、精神科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及臨床心理學家,所選擇之編碼,再制作一份約有30個編碼的組合。然而,原始的編碼數量龐大,包括了各類別、各不同分項,各編碼之定義亦甚為廣泛,從零開始摸索的確困難。
有見及此,我們在嘗試制訂適合本單位之編碼時,先參考了一些已編訂的編碼組合(Core Sets)。因現有的編碼組合內容未能配合服務使用者的需要,我們參考了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及躁狂抑鬱症(Bipolar Disorders)的編碼組合,再從中挑選適合外展隊服務使用者的編碼。各專業之間會先挑選約5-10個編碼,再作協調以決定選用之編碼,避免重複選用相同之編碼及討論分工。完成外展隊之編碼組合後,便會嘗試應用到服務使用者上作評估。
各編碼之評分選項主要為:沒有缺失 (No Impairment)、輕微缺失(Mild Impairment)、中度缺失(Moderate Impairment)、嚴重缺失(Severe Impairment)、完全缺失(Complete Impairment),而當中之定義並沒有嚴格及清晰規定,評估人員需運用其專業作出判斷,給予相應之評分。當所有相關之同工完成評分後,便可以跟服務使用者討論及定立往後之個人化的服務目標及計劃。
應用以上之框架並非要改變我們現有之做法,而是將服務使用者納入整個決策過程繼而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提升服務的效果。希望本文能給予讀者一些基本的方向,並對ICF框架之應用有進一步的理解,為將來的服務設計上能更得心應手。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Creation of an ICF-based Documentation Form.
https://www.icf-core-sets.org/en/page0.php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