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看得見的言語返回
作者: 言語治療團隊
柏長是一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和中度智障的服務使用者。日間時間他時常在展能中心的訓練室踱步,不時在窗邊停下來,凝望著窗外駛過的車輛、路過的行人,又不時走到訓練室的門口望著中心大廳的學員和職員經過,還有些時候會用手拍打大門。可是最令職員感到懊惱的大概是當訓練室「中門大開」,柏長伺機一個箭步便跑出訓練室外然後屢勸不回,又或是緊緊捉著職員的手臂去拿取物件。這都是源於柏長未能用有效的方式(一般而言是言語)來表達自己,職員因而又未能理解柏長心裡所想。
與社工及社康工作員了解柏長的生活作息、喜好和訓練流程後,我們設計了一個以圖畫為本、內容以生活作息(小食及訓練項目)為主的溝通板,貼置在訓練室的櫃門上,作為柏長與職員溝通互動的工具。在溝通板的輔助下,柏長不需用言語表達,取而代之是用手指指向代表動作(如:食)、物件(如:餅乾)的圖畫。同時,社康工作員在言語治療師指導下,學習如何用「柏長一指、工作員一語」的對談方式,善用作息時間,引導柏長學習使用「點指式」的溝通板來提出請求和回應「食唔食(小食)」的問題。
我們最初以為柏長大概需花上大半年的時間才會掌握這種溝通方式,沒想到才三,四個月,工作員說柏長有一天自己主動指著溝通板來。令大家更意外的是,柏長雖然也喜歡吃小食,可是當他指住「唔食」時,工作員說著「哦!柏長唔食」便把小食拿開,柏長亦欣然離開溝通板(這代表柏長的確表達了「唔食」而非隨機點指圖卡)。這進展令眾人(包括家人)都很鼓舞;作為言語治療師,令我們最鼓舞的是看見柏長主動運用輔助及另類溝通方式與他人接觸,而且與職員開始多了互動,生活多了參與。
後記:
言語 (Speech) 對大部份人而言是有效而常用的溝通方式,但對很多自閉症/智障人士來說卻是最困難的 – 試想像一下你在外地打工,不諳當地語言,一天到晚身邊的人用你不懂的言語吵吵嚷嚷,聽起來就像一堆噪音,而你又不能用說話表達自己的需要、請求等等;言語對他們來說大概就是這樣。面對這樣複雜的問題,介入的原理其實卻不太複雜:繞過言語,而用其他溝通媒介替代或增補(例如手勢、圖畫、文字);這便是輔助及另類溝通(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 AAC;亦有文獻譯作「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方法」)。
在許多復康單位中,輔助及另類溝通(AAC)常常被誤解為「圖卡溝通」(大概是因為圖卡使用較為普遍)。其實AAC包含很多溝通媒介和種類,圖卡只是其中一種。它大致可分為非補助式(Unaided),即沒有使用任何工具,如手勢/手語等,以及需要使用工具的補助式(Aided)。補助式當中又分為低科技(Low-tech)工具(例如:圖卡、溝通簿)及高科技(High-tech)工具(例如:文字語音轉換程式、發聲工具/程式配合眼球活動偵測操作、霍金生前使用的面頰活動觸控電腦程式)。然而,使用AAC來協助自閉症/智障人士溝通最重要的並非這些「硬件」,而是溝通夥伴(Communication partner)的配合和參與、生活作息設計等等的「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