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智障人士痛症處理淺談返回
物理治療師替服務使用者放鬆大腿後方肌肉
作者:一級物理治療師 張志剛
「痛」好像一把兩面刃,雖然它是一種身體防禦機制,能令你遠離危險或意識身體有毛病,但這種感覺並不好受,若痛楚持續並不能減輕,確令你活在「痛」苦之中。智障人士礙於認知和表達能力的問題,有時候並不能準確地表達痛的情況,如位置和程度。隨着智障人士老化的問題越趨嚴重,出現痛症的情況亦越普遍。
在日常生活和訓練中,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來意識到智障人士可能有痛症的出現﹕
1. 身體關節出現紅、腫、熱、觸痛等發炎的情況。
2. 坐姿和站姿與以往不同,身體傾向一側或向前傾。
3. 不情願活動某一關節或活動有困難或不暢順,活動時面部露出痛楚表情。
4. 步履不穩、蹣跚,步姿與以往不同。
5. 較以往不情願活動。
6. 穿衣服或脫衣服時顯得不情願或不合作。
如有以上情況,需多加留意,有需要時需求診,找出原因及對症下藥。
物理治療師於處理痛症時,先會透過評估來了解實際情況,然後再選擇以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治療,以減輕痛楚﹕
1. 運動及手法治療﹕透過不同的復康運動,如關節活動運動來放鬆受影響的關節,肌力訓練去改善變弱肌群的力量去保護受影響的肌群及關節和改善姿勢。物理治療師亦可透過舒鬆手法去放鬆受影響的關節和透過伸展運動去放鬆受影響的肌肉。
2. 儀器及針灸治療﹕透過不同的治療儀器,如冷、熱墊、超聲波、電療等,來治療不同的痛症,但電療如干擾波治療(IFT)、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等需要接受治療人士能夠表達強度及感覺,故只適用於有表達能力的智障人士。物理治療師亦可透過針灸來治療痛症,但亦需要接受治療人士能夠表達感覺,故亦只適用於有表達能力和能合作的智障人士。
由於智障人士未必能夠表達痛症情況有否改善,物理治療師會透過觀察,如之前受影響的動作有否改善,步行穩定性和步姿有否改善等,來評估療效。